主頁>中區警署>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中區警署是怎樣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中區警署是怎樣的?
1914年的中區警署建築群平面圖可見營房大樓前方有空地,用作檢閱場。對面有助理警司和總督察的辦公室,還有一個供華人警察使用的草棚,其後這些建築物都拆卸,以騰出空地在1919年建成宏偉的總部大樓。1920年的警察訓練學校設於總部大樓內,1923年成立的刑事偵緝處(CID)亦在該大樓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中區警署是怎樣的?
1941年12月15日,日軍有一枚炸彈落在大館的露天廣場,令總部大樓地下和地庫嚴重損毀。日治時期,大館用作日本守衛軍的總部,後期受美軍炸彈襲擊,地下隧道大部分受破壞,並波及附近的建築物。日軍投降後,大館進行修葺,1946年恢復運作,再度成為殖民地警隊的總部。
戰後,大量難民由內地湧來香港,尤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甚。人口急劇增加,罪案亦大幅上升,因此警務處廣設警署和警崗。此時的大館已不能應付需要,於是在灣仔軍器廠街興建新總部大樓,1954年落成。自此大館降格為港島總區總部,後來作為中區警署,但許多市民仍習慣以「大館」稱之。
1967年香港暴動,事件平息後,英女王伊利莎伯二世為表揚香港警察隊和輔助警察隊的工作,於1969年授予「皇家」稱號,警徽亦換上英女王伊利莎伯二世的冠冕。1997年香港回歸,警隊連同所有警察都要除去皇冠標誌和稱號,改用洋紫荊警徽。
2004年9月,駐守在中區警署的警員陸續遷往警察總部和其他警署,同年12月17日舉行「鳴金收兵」儀式。降旗之後,擁有140年歷史的中區警署便正式關閉。
<
返回上一頁
香港記憶. 版權所有©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