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展鴻 - 不滿市區原居民的權益已被吞噬




吳氏宗祠原位於5604地段,佔地約9千呎(21分地),祠堂同時用作辦學,約1960年政府徵收地段,村中長老吳渭池(同時是海員工會主席)和吳華友(曾參加過長征的紅軍)反對拆祠堂,兩人向廣東省省長陳郁申訴,經中英兩國輾轉交涉後,英政府同意換地和重建宗祠,新地段大部份用作辦學(後成立至德公立學校),惠及週邊的適齡學童,學校由吳氏族人與教育司署合辦,後者負責辦學經費。當年換地的契約是英文,其中有條款規定學校地段只准辦學,吳氏先輩不諳英文,不虞有詐而簽契。2008年政府殺校,要求收回校地,但隻字不提賠償,吳展鴻認為此乃強搶民地。近年有東頭邨居民向區議員反映,謂衙前圍重建成住宅大廈後,將形成遮擋風水的屏風樓,吳展鴻反駁此說,他謂衙前圍立村300年,昔日方圓兩公里是吳、陳、李三姓的田地,因先輩無私奉獻土地,七層大廈等公共房屋才得以落成,村民尚未投訴公屋遮擋圍村的風水,認為屋邨居民的投訴是分不清「莊」、「閒」之表現。

天后宮門旁的石樁

天后宮門旁的石樁

吳翰高在乾降廿六年(1763)向衙前圍天后宮捐贈一台石樁。 - 香港記憶團隊攝(2012年)

集合出發拜山

集合出發拜山

每年農曆九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吳翰高祖族人在衙前圍集合,乘坐旅途車上山祭祖。(2011年攝) - 吳佛全提供

遵守2A級無障礙圖示,W3C (打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