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铜锣湾成为战後第一个大型填海丶亦是最大型的避风塘工程,它将原有的避风塘填作公园,名为维多利亚公园,填料主要由附近的海床挖泥而成;然後再沿海岸兴建三条防波堤,划出一个65英亩的新避风塘,同时又在西面与建一条直达奇力岛的堤路以供出入皇家游艇会。。

到1960年代末,当局乘填土兴建海底隧道港岛出入口,便一并将奇力岛和维多利亚公园以西的一部份铜锣湾避风塘填海,与湾仔新填地连接起来;而昔日维园西门的明渠亦被盖上,建成今日所见的一段告士打道及告士打道天桥,成就了今日所见铜锣湾海旁的格局。

今日的高士威道便是昔日天然海湾及海堤的位置,从其英文名称Causeway Road便可一见端倪。

中央图书馆至皇仁书院一带原为沼泽低地,全靠一道高出的海堤阻挡潮水。你有没有发觉今日的铜锣湾运动场地势竟然比高士威道为低?一切就源自上述的天然地形。
  • 向下滚动
  • 向下滚动
  • 向下滚动
  • 向下滚动
  • 向下滚动

滚动滑鼠去看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