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徵

1960 年,黃湛森在《喇沙校刊》以學生會長的身份,議論喇沙校舍解徵。在此我們碰到一個以後很少碰到的黃湛森:剛好成年,不再稚嫩,初見世道,無悔地將激情放在胸口。那一年,黃湛森和他的一代,正式跟香港開始談戀愛。

黃霑書房有一輯黑白照片,上有當時讀中七的黃湛森站在喇沙書院的大門外,衣裝畢挺,一臉傲氣,直視鏡頭(相片《黃湛森 攝於喇沙書院門前 1960》)。

那一年,喇沙校舍,正式解徵。

何謂解徵?喇沙解徵對黃湛森是怎麼樣的事情?

1932 年,喇沙書院在九龍界限街的校舍落成,它佔地廣闊,外形宏偉,校門正方的圓頂建築物,更成標記(相片《喇沙書院 1945》)。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校舍被英國軍方徵用為軍事監獄。1941 年,香港淪陷,校舍變成倉庫。1945 年。戰事結束,校舍恢復民用。1948 年,國內政治和軍事形勢有變,英政府為了做好戰爭的準備,決定再度徵用喇沙校舍改作綜合醫院,並輾轉將何文田巴富街的軍營平房改建成喇沙的臨時校舍。黃湛森的喇沙歲月,大部份就在何文田這片據說「到處是草地和禿山」的地方渡過。

預期中的戰爭沒有到臨,但校舍依然未有回歸,拖延下來,在臨時校舍渡過了將近十年的師生,怨氣甚大。經過多方力量的拉鋸往還後,1959 年 8 月喇沙校舍終於解徵,在書院上下成為一件歷史大事(相片《喇沙書院解徵:Patrick Wall 給 Brother Felix 的信》《喇沙書院解徵:賠償協議》)。

這件事,有兩點值得細味。

首先,整個過程,由共產陰影開始,捲入了本地華人政客、洋教會、港府和英國政府中不同人物和力量的拉鋸,是香港五十年代(以至更後的)殖民政治環境的縮影(相片《喇沙書院解徵:新聞剪報》)。

更有趣的,是黃湛森的回應。1960 年,他在《喇沙校刊》以學生會長的身份,議論解徵。我們讀過很多黃湛森寫的文章,這差不多是最早期的一篇。在此我們碰到一個以後很少碰到的黃湛森:剛好成年,不再稚嫩,初見世道,無悔地將激情放在胸口。文章講不仁管治帶來十年怨憤,講做人處世要伸張正義,為天邊掛上彩虹。黃同學對社會發展,對即將來臨的新世界,充滿期待,並願意寫詩行文,「為正義、民主,將自由的光箭射向世界每一個角落!」(黃霑筆記《喇沙解徵》)。

那一年,喇沙校舍,正式解徵。那一年,黃湛森和他的一代,正正式式,跟香港開始談戀愛。


下載〈解徵〉的PDF檔

無障礙網頁守則 (打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