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 陳鈞潤:殖民歲月

陳鈞潤:殖民歲月

「今日連卡佛,當年是中華百貨,樓上有建國茶樓。對面街是萬宜大廈,我在五十年代首次嘗試行人電梯之地!陳浩才曾在樓上的紅寶石餐廳介紹醉人的音樂。」

陳鈞潤,1998,《殖民歲月——陳鈞潤的城市記事簿》(15-19 頁),香港:突破出版社。

* * * * * *

建築物 Buildings

百五年殖民歲月,自然為香港留下不少紀念碑式的歷史建築物, 有些被列為古蹟保存下來,大部分卻已拆卸,令老香港興起不少滄海桑田之嘆!

在我小時候( 五十年代) 的記憶中,就有不少殖民建築物, 至今印象長留。近日古物古蹟委員會和區議會等,興起在中西區劃定一些歷史文物徑, 我自己也有我童年回憶中的歷史文物徑,可以描述出來和讀者分享!

小時家住灣仔區「自稱灣仔為大佛」的大佛口,假日的娛樂節目通常是全家遠足,短程到兵頭花園,長程直上到扯旗山頂。

從大佛口的皇后大道東最西端( 萬茂里口) 出發,先走過今日拉直了的整條金鐘道, 當年這街是S 形的電車路,還發生過電車翻側的大意外! 靠山那邊,是駐港英軍Garrison 的總營盤維多利亞軍營(Victoria Barracks),即今日的太古廣場、高等法院和香港公園是也。三軍司令的官邸旗桿屋(FlagstaffHouse),今日也成了香港公園內的茶具博物館。

對面馬路,過了軍器廠街警察總部和警察宿舍,就是海軍船塢(NavalDockyard),港人當年把dockyard 讀成「篤吔」──很易記: 好像被人「篤」、叫一聲哎「吔」! 然後是金鐘名稱來源的「金鐘兵房」。記憶中圍牆大閘門內可見三層高的建築,當中有一個巨大的時鐘,可能因此叫金鐘( 不過這鐘是白面黑針黑字的,沒有金色!)。七十年代拆了改建為New Rodney Building,曾是勞工處、移民局等的辦公所。這一帶如今是金鐘地鐵站及其上的統一中心、海富中心、遠東金融中心和力寶中心、金鐘廊等所在。

走到紅棉道花園道口,向山那邊,旗桿屋之下,是著名的「鬼屋」; 差餉物業估價處總部所在的殖民式舊建築物,今日新中國銀行所在地。站在這路口,向北望是遮打花園,也是昔日一片綠草如茵的香港木球會球場和會址。西面德輔道中起點處,有「大Court 樓」高等法院,即是今日的立法會大樓。七十年代,由彼德奧圖主演,改編自Joseph Conrad名著的電影《占勳爵》(“Lord Jim”) 在香港拍攝外景,就有十九世紀殖民官員在這大樓前躍馬的場面。皇后大道中起點是舊中國銀行,門口一對兇神惡煞猙眉怒目的石獅子,聲勢懾人。據說最初訂製的一對石獅子笑容可掬, 太不莊嚴, 銀行不肯收貨,才再造了現在的一對。那對所謂一臉silly grin 的石獅就送了給香港大學,現時在大學教員宿舍西苑門口守門! 舊中銀頂樓現時成了中國會會址。這是中環銀行區的起點,往西去是舊匯豐──我們打麻雀叫七索作「匯豐」,是指這舊建築的形狀, 比今日的太空站有性格得多! 然後是舊渣打,也比今日新的有格! 再過去有舊東亞──一對有翅的griffins 旗桿煞是威武! 舊連卡佛、舊告羅士打……告羅士打酒店餐廳和茶樓,我小時到過,現在和公爵行一併改建成置地廣場了。至於對面街的歷山大廈,當年樓下的「陳德公司」和「德惠寶洋行」,我仍依稀記得。於仁行(Union House, 今日太古大廈) 當時已在,舊太子行是給拆了,和文華酒店差不多同時重建。西南會德豐,當日有鐘樓,西北今日環球大廈所在,當日是郵政總局,很有氣派的建築物! 大堂壁上鐫刻的《聖經》選句,今日仍在新總局大堂展出。

皇后大道中上,過了匯豐與渣打銀行,是守住雪廠街角( 今日的大道中九號) 的荷蘭銀行。小時到這兒看醫生: 嘉蘭治( 印藉)、羅理基都在這樓內應診。過了雪廠街畢打街,便到了我常到的飲茶地點──華人行舊址,有服務員拉鐵閘的升降機,茶樓外有露台給兒童作遊樂場。然後是對面的兩大戲院:今日娛樂行所在的舊娛樂──記得在這裡看最後一齣戲是《六壯士》──和陸海通大廈的皇后戲院。再往西行,今日連卡佛,當年是中華百貨,樓上有建國茶樓。對面街是萬宜大廈,我在五十年代首次嘗試行人電梯之地! 陳浩才曾在樓上的紅寶石餐廳介紹醉人的音樂,一晃又是幾十年了! 中環街市今仍在,向海那邊,恆生總行以前是中區消防局,旁邊還有比恆生總行舊址更舊的老中醫勞英羣診所,他自己創的兩句宣傳句是:「冇事去睇馬師曾, 有事去睇勞英羣」。對面街,中環街市旁,域多利皇后街上( 今三聯書店) 是第一樓茶樓。再過去,漸近上環,有蓮香老字號茶樓、花布街等。

不過當日沒有走到那麼遠,而是在花園道轉向上山,經過今日成為終審庭的法國傳教會、聖約翰大教堂、美國領事館( 當年的洋台式比今日的密封式好得多!)、港督府──殖民建築物之首──直到兵頭花園,也就是今日的動植物公園。「兵頭」即是港督的俗稱,因為他是英兵的頭頭,而兵頭花園正在兵頭的港督府隔鄰。當日東面一半的「大兵頭」中間有噴水池,還有兩座今日仍在的小洋台,可遠望港督府的高塔。當年大兵頭內有攝影師兜生意替遊人拍照,寄回給你。大兵頭高處還有鳥籠養著百鳥供人觀賞。隔了一條馬路的西面一半「二兵頭」是動物公園,不過品種不多,以猿猴類為主。

兵頭住家的港督府, 近年才開放。先是一年一度開放花園給市民賞杜鵑,然後「肥彭」( 彭定康) 更把Ballroom 開放作慈善晚會及演藝學生音樂會用途。我因工作需要,曾在此搞過港大教研發展基金成立酒會,之前小女在英國的中學,應中英基金之邀在此開籌款音樂會, 小女是表演者之一,而小兒要充當後台工作,所以全家出動在座作觀眾,對督府大舞廳,尤其樑上巨型金獅子白獨角獸加六面金色旗幟的英皇室徽號留有深刻印象。

當年跟先父不時還沿著舊山頂道直走上扯旗山頂,沿夏力道盧吉道環繞山頂走一圈,盡覽維多利亞港風光! 同樣的景致,見於荷李活電影、韓素音原著改編、威廉荷頓和珍妮花鍾斯主演的《生死戀》(“Love Is A Many-Splendored Thing”): 那五十年代「山頂老襯亭」的海港景色,是今日的大廈景無可比擬的! 當年的建築,古雅有韻味,海港有更大片的藍色……

也有局部保留的殖民時代建築物,今日仍供人回味,一是尖沙咀舊火車站僅餘的鐘樓,一是舊渣甸洋行門樓,現已搬了去上水馬會!

陳鈞潤,1998,《殖民歲月 — 陳鈞潤的城市記事簿》(15-19頁),香港:突破出版社。


下載〈延伸閱讀 - 陳鈞潤:殖民歲月〉的PDF檔

無障礙網頁守則 (打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