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 黃湛森:菲律賓音樂人﹣雙城音樂傳承

黃湛森:菲律賓音樂人—雙城音樂傳承

「上海人到來後,香港開始在粵劇歌壇以外,出現了夜總會,最初是在北角區的麗池夜總會。當時的樂隊領班是 Teresa Carpio杜麗莎小姐的祖父Fred Carpio senior。Lobing Samson則另外在花都夜總會演奏。那時候全部夜總會,高級的,都是菲律賓樂隊。只有低級夜總會,近乎舞廳那種,才有中國人。」

黃湛森,2004 年 5 月 7 日,「菲律賓音樂人對香港流行音樂的影響」( 研討會 ),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 * * * * *

我從十多歲開始,已經以口琴演奏者身份,參與很多香港流行音樂錄音工作。而當中一起參與的近乎全部都是菲律賓人,除了作曲家是中國人,所有演奏、編樂的近乎全部都是菲律賓人。

我覺得如果研究香港流行音樂,應該肯定他們的貢獻。

香港流行音樂,其實與中國流行音樂,有一脈相承的歷史因素;香港的流行音樂,其實很大情況下,是喝中國流行音樂的奶水長大。除了大部份作曲家、作詞人是在當時上海寫中國國語時代曲以外,另外一個令它們一脈相承的原因,就是其中一些演奏人,都是從上海來到香港的菲律賓音樂人,這在歷史和人方面都可以追溯得到。

香港的流行音樂,如果說它有父母的話,一個是歐西流行音樂,另一個就是上海時代曲。

上海時代曲的製作,一向也有菲律賓音樂人參與。上海當時有四種人在音樂界很有影響力:一是白俄人,一是美國人,一是菲律賓人,最少影響的反而是中國人。中國人,無論在古典音樂方面,或流行音樂方面,除了作曲和寫詞外,演奏能力一般是不足以和俄國人、美國人,或是菲律賓人比較的。所以當時很少有流行音樂或是樂隊選用中國樂師。例如據說上海當時工部局樂隊有一半是菲律賓人,其他一半是俄國人;在上海 Municipal Philharmonic 菲律賓人也佔了一半席位,證明菲律賓人當時的音樂水準是和白俄人可以比較的。

當時除了奏古典音樂的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音樂界經常可以聽到音樂的地方有兩處:一是夜總會,一是舞廳。那時的夜總會是非常漂亮又高級的,最漂亮就是「逸園狗場」Canidrome 裡邊的夜總會,低級華人中級華人幾乎都不能內進,每個晚上到那裡消遣的,均會穿著燕尾禮服來跳舞。

其中一間叫仙樂斯 Ciros 的舞廳,有一隊十多人的樂隊,領班叫 Lobing Samson 洛平,他有「菲律賓簫王」之稱。這位洛平先生之後到了香港,他的女兒就是 Christine Samson。

Lobing 吹奏 Clarinet 雙簧管吹得非常像 Benny Goodman。當時非常流行美國 Benny Goodman 那種 Swing 音樂,洛平先生吹奏 Benny Goodman 的 clarinet style,更有百份之九十多相似。你閉上眼聽,真會以為是 Benny Goodman 在吹奏。洛平先生既可以唱歌,又懂得夏威夷吉他。本來爵士樂隊是很少用夏威夷吉他,就是因為洛平先生懂得彈夏威夷吉他,於是夜總會內,夏威夷吉他獨奏便成為一個很受當年上海人歡迎的表演項目。

自從「明月歌舞團」之後,黎錦光先生的時代曲很受歡迎,還有陳歌辛的。這群作曲家很多都懂編樂,且編得不錯;有些跟從白俄老師,有些跟從美國老師。他們都有初步的管弦樂訓練,很聰明,還學懂很多美國當年頗為先進的編樂方法。但另一群新進作曲家,在編樂方面就比較差,例如姚敏先生、李厚襄先生和梁樂音先生等,他們不是不懂得編樂,只是沒有菲律賓人寫得好。

至一九五零年代,一群上海音樂家、作曲家及寫詞人南下,把編樂與寫旋律分工的方法帶到香港來。那時來香港的人很多,例如姚敏先生、李厚襄、綦湘棠、王福齡、梁樂音。又當時歌星雲集,有姚莉、歐陽飛鶯等,周璇及李香蘭也來過香港, 我剛才提及的洛平先生都來了。

那些年,上海人到來後,香港開始在粵劇歌壇以外,出現了夜總會,最初是北角的「麗池夜總會」。當時的樂隊領班就是 Teresa Carpio 杜麗莎小姐的祖父 Fred Carpio Senior。他的樂隊不是從上海來,倒是從菲律賓聘請來的。Lobing Samson 則在「花都夜總會」演奏。那時候全部高級夜總會,都是菲律賓樂隊在演奏,只有低級夜總會,近乎舞廳那種,才有中國人樂隊。

我年少時就已經在聽這班人演奏了,技術真是有很大差距。

為何 Fred Carpio 這麼厲害?一方面是他有西班牙音樂的傳統,另一原因就跟當年菲律賓社會的教學制度有關。菲律賓每間學校都有 brass band,稍有音樂天份的小朋友,都會吹喇叭,都懂吹 trumpet、吹 tuba。

後來又來了三位對香港音樂非常有貢獻的大師,一位是 Vic Cristobal 哥詩寶先生,一位 Nonoy O’Campo 奧金寶先生,另一位則是和我拍檔良久的 Romeo Diaz。三位都會吹銅管的,因為他們一旦加入學校樂隊就不用交學費,那他們自小就開始學吹奏樂器。但有趣的是他們均沒有接受過正統的音樂教育。我問奧金寶先生當年是怎樣學編曲呢?他答:聽。我問怎樣聽啊?他說:當他覺得那首編曲好,就把整首歌每一個音符都抄下來,整首歌的bass抄下來,鋼琴 chord 也全抄下來,逐一個部份抄。他是這樣學的,完全不是有老師,或有什麼理論或教科書。後來當他學懂了,再從美國訂書自修。純粹是聽唱片,唱片是他的老師,是逐一個音符抄下來而學會的。

黃湛森,2004年5月7日,「菲律賓音樂人對香港流行音樂的影響」(研討會),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下載〈延伸閱讀 – 黃湛森:菲律賓音樂人﹣雙城音樂傳承〉的PDF檔

無障礙網頁守則 (打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