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旗的日子:雙十暴動

1956 年十月十日,九龍爆發騷動,持續三天,死傷者眾。十五歲的黃湛森,親眼目睹瑞士領事夫人在深水埗街頭被活活燒死。回顧舊事,黃霑知道,香港是自己的家園,騷動是付不起的代價。

在互聯網的老照片區,經常碰到這張照片:深水埗欽州街頭,汽車四輪朝天,黑煙直冒。背景正中是嘉頓麵包公司的大樓。右邊遠處,是落成只有三年的石硤尾公共屋邨。大家想像,如果可以的話,鏡頭由屋邨向右移二百米,我們會見到當時十五歲的黃湛森,站在家中窗前,遠望烽煙(相片《雙十暴動》)。

1956 年十月十日,九龍爆發騷動,持續三天,死傷者眾。這件事,黃湛森親眼目睹。1996 年無線電視推出多集的社會歷史專題節目「香港傳奇」,第一集講騷動,署名「一市民」的黃湛森民服登場,重組欽州街頭瑞士領事夫人被活活燒死的慘劇(黃霑筆記《付不起代價》)。

騷動衝着國共力量在港的矛盾,由雙十掛國旗的糾紛觸發,再引來連串駭人的暴力事件。衝突結果帶來六十人死、四百四十三人傷,成為香港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騷動(延伸閱讀《雙十暴動》)。

事後殖民政府出版了厚厚的一份報告,其中附有彩色地圖,顯示由李鄭屋邨到油麻地區之間各種火燒、劫掠和射擊的事件,頻率之高,範圍之廣,叫人側目(延伸閱讀《九龍及荃灣暴動報告書》)。騷動高峰時,據報荃灣區有兩小時陷入「無政府狀態」。事後警方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寧枉無縱」搜捕大行動,十月十四日有三千人被關進「漆咸營」(延伸閱讀《雙十暴動》)。同期報章對騷動有關事件大幅記述,蒼涼畫面,深入民心(相片《1956 雙十暴動》)。

今天, 聽過黃湛森的自述,讀過報告,看過圖像,我們明白為何一代港人會跟黃霑一起說,香港是自己的家園,騷動是付不起的代價(黃霑筆記《付不起代價》)。


下載〈懸旗的日子:雙十暴動〉的PDF檔

無障礙網頁守則 (打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