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上一个节庆
下一个节庆
农历三月初二至初三
香港有不少神诞都有神只出巡活动,目的是希望保境平安,同时亦让街坊得知节诞来临。跑马地蓝塘道的北帝谭公庙供奉了两位主神,街坊每年都请它们出巡,单数年份在北帝诞前夕(农历三月初二)举行,双数年份在谭公诞前夕(农历四月初七)举行,称之为「菩萨巡街」。
农历三月廿三日
全港数量最多的庙宇是天后庙,最重要的神诞亦非天后诞莫属。在农历三月廿三日那天,许多天后庙都有贺诞活动,除了上香参拜,有些地区还搭棚演出神功戏,或举行会景巡游,而规模最大的巡游活动在元朗十八乡,参加者数以千计,真正是一个人神共欢的节庆。
农历四月初八
谭公诞与佛诞在同一天,享有公众假期,既方便善信前往谭公庙上香,亦吸引市民到筲箕湾观赏谭公诞巡游。平日已经热闹的筲箕湾东大街,在农历四月初八上午更挤得水泄不通,舞狮舞龙一队接一队向海旁的谭公庙进发,一路上施展浑身解数,锣鼓喧天,旁观的市民无一不欢呼喝采。
跑马地过去有一条黄泥涌村,村民最初在今日养和医院附近山坡兴建了一间谭公庙,后因都市发展而拆卸。清光绪二十七年(一九○一年),黄泥涌的客籍居民筹款于蓝塘道现址的山丘重建庙宇,并加奉北帝,取名「北帝谭公庙」,形成一庙两神。后来又在庙后增建天后庙,三位神灵都属水神。
北帝全称「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原是北方七宿,以玄武(龟蛇结合)为象征。后来北帝被说是奉玉皇大帝之命镇守北方的统帅,称为「玄天上帝」,至宋代因避讳而改称「真武大帝」。由于北方在五行中属水(颜色为黑色),而广东居民与水为邻生活,故此盛行供奉北帝,希望能镇压水患。
香港有多间奉祀北帝的庙宇,部分称为「玉虚宫」,三月初三北帝诞当天,大都并无特别活动,只有较多善信到来上香。但跑马地的北帝谭公庙则颇为热闹,黄泥涌街坊值理会每年轮流为北帝和谭公举行贺诞活动,并在神诞之前一天请神游街。
无论是北帝诞巡游还是谭公诞巡游,值理会都将两位神灵抬出庙宇,放在同一神銮内,由一名被称为「神童」的男童陪伴,多名男子推动,在旗海带领下绕行跑马地中心区各街道。沿途有喃呒师傅念经,又有信众洒柚叶水去秽,寓意为社区带来太平。
神只出巡可以反映一间庙宇的祭祀范围。北帝与谭公神只的巡游路线是昔日黄泥涌村的所在,队伍行经的成和道曾是一条带有黄泥的河涌,河水流至今天的跑马场,分成左右两条支流而行,到鹅颈汇合出海,后来那两条支流填平,成为环绕跑马场的黄泥涌道。如今黄泥涌村已不存在,「黄泥涌」这个地名亦很少人使用,只有在神诞活动才再次出现。
神只出巡既有宗教上的用意,亦有助维持社区的凝聚力。都市不断发展,民间风俗便日渐淡薄,但跑马地的神只巡游,参与人数众多,又有舞狮团体到来助庆,仍能保持热闹的贺诞气氛。下午,添了香油的善信(数额不限)凭券到附近的新月公园吃「神功饭」,值理会将拜过神的食物交由一间食肆包办筵席,每年到来吃饭和取饭的街坊逾一千人。
此外,值理会又聘请戏班在新月公园演出三天神功戏,免费招待坊众。在正诞日中午,戏班人员入庙表演三出例戏贺诞,包括《八仙贺寿》、《跳加官》和《天姬送子》,接着值理会人员向每位神灵上香化宝,其他善信亦入庙参拜。值理会拆下神銮的装饰物在晚宴中竞投,拍卖所得拨作活动经费。
神灵出巡之前,嘉宾在庙外为醒狮点晴挂红。
元朗十八乡天后诞的活动分有三个部分,包括参神、巡游和抽花炮。在正诞前一晚,已有大批善信涌至大树下天后古庙上头炷香,花炮会成员亦陆续到来,施展看家本领表演,直至深宵。踏入天后诞子时(即晚上十一时),元朗十八乡的乡绅、村代表和花炮会负责人齐集庙内参拜,又朗读祝文,祭祀神灵。
始建于干隆年间的大树下天后古庙,是一列七间的建筑群,长久以来是十八乡乡民的议事、娱乐和教育中心,亦是元朗最重要的天后庙。正诞日的会景巡游以该庙为终点站,并在该处举行抽花炮仪式。
元朗的神诞巡游属于新兴风俗,1963年才开始。鉴于以往的花炮会各自抬祭品前往大树下天后古庙参拜,引致交通挤塞,时任元朗理民官的钟逸杰便与十八乡的乡绅商讨,每年集中所有花炮会一起巡游,由此首倡天后诞巡游活动,吸引大批市民到来参观,成为香港一年一度的盛事。
2010年有三十支队伍参加巡游,共四千多人,大部分来自花炮会。他们于早上十时由元朗凤翔路小巴站和建德街停车场起步,沿教育路转入元朗大球场,期间在多处地方停下表演,给周围的市民欣赏。节目有舞龙舞狮和舞麒麟,又有潮州英歌舞、民族花鼓舞和乐队步操等。较特别的是元朗菜农花炮会,派出一些年仅四、五岁的小孩子,打扮成农夫村姑模样,反映上一代的农村生活。
表演过后,参与抽花炮活动的人经马田路和大树下东路前往大树下天后古庙,最后一队抵达时已是下午二时多了。元朗十八乡设有三十座花炮,每座花炮的正中位置都供奉了天后像,如同神灵的行宫。花炮会每年要制造一座新炮送还庙宇,然后在正诞日重新抽签分配。其中第三炮「丁财两旺」被认为最好意头,周围的吉祥装饰特别丰富,高二十多尺,堪称全港之冠,因此各花炮会都希望取得此炮而归。
过去用抢花炮的方式来决定某座花炮谁属,但因经常发生冲突,1949年十八乡乡事委员会成立后,经全体村代表通过,改以抽签方式进行。
各花炮会抵达庙宇后,一众乡绅便到庙宇以神轿请出天后的行身像,放置在对开的天后亭内,然后由元朗民政事务专员、地政专员和警务处总警司负责抽炮仪式。他们先从几千张炮票中抽出花炮会的名字,合共三十个,然后再由花炮会的代表抽出号码,结果当然以抽得第三炮的欢呼声最大了。
元朗不少居民在天后诞前夕到大树下天后古庙参神
谭公是何许人?民间有不同说法。根据华人庙宇委员会的资料,谭公原名谭峭,元朝惠东归善(今广东惠州)人。十二岁得道成仙,有呼风唤雨及替人治病的异能,故被奉为神。由于他有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因而深受渔民信奉。筲箕湾过去有许多渔民聚居,亦有惠潮石匠到来采石,1905年建成的谭公庙便是他们祈愿之所。
以往筲箕湾的谭公诞有演戏和抢花炮活动,1961年霍乱肆虐,居民曾请神出游,但之后的贺诞活动转趋低落。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又再复兴,回归后拜佛诞假期所赐,愈来愈多市民前来观赏。主办团体为此挖空心思,每年巡游都搞些新节目,邀请不同团体表演,希望引起大众兴趣,带旺区内商店食肆的生意。
谭公诞巡游现已发展为筲箕湾最盛大的节庆活动,组织巡游的团体有两个,在城隍庙附近出发,时间一先一后,各有特色。2003年起加入飘色巡游,2006年有男孩扮演谭公出巡,2007年有滚轴溜冰花式表演,可谓中西合璧。2010年更首次在谭公诞前夕举办幻彩水上飘色,并复办停了许多年的神功戏,令气氛更添热闹。
每有神诞巡游,便是武术或舞狮团体表演的机会。他们派出醒狮、麒麟、金龙等瑞兽前来助庆,一方面祈求神明保佑,另一方面向地区和其他团体展示实力,犹如一场武林大会,可以看到各门各派的武艺聚首一堂,观摩切磋。
在谭公诞巡游中,可见到部分武术团体在街上表演武学绝技,例如「上膊」、「起三膊」(两个人或三个人站成一直线)、「上高竹」(爬上高竹顶舞狮)等。有些团体更即场派出门徒表演功夫和兵器对打,令这个宗教巡游活动彷佛变成了武术嘉年华。
另外在巡游中还可见到各种各样的瑞兽出现,单是南狮便有多种,譬如红底黑纹的关公狮和黑底白纹的张飞狮,亦有客家麒麟、海陆丰(鹤佬)金狮和貎貅。即使是同一种瑞兽,不同的民系和派别会有不同的演绎方式,尽显地方武艺色彩。当两路醒狮相遇时,会按习惯进行「会师」,彼此身体接触,互相行礼问候。
此外亦有善信抬出自己供奉的谭公神龛或巨形花炮前往谭公庙上香,他们都怀着虔诚的心情参与活动。进入庙内,只见烟雾弥漫,许多人上完香后即排队打鼓,寓意通告神灵。
筲箕湾是传统社区,每年都有不少节诞活动,又有多个盂兰胜会在此举行。与新界乡村不同,区内的节庆没有乡事组织或村公所出钱出力,全凭地区人士筹款举办,但仍办得有声有色,使民间传统得以延续下去。
参与巡游的团体一队接一队沿筲箕湾东大街前往谭公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