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七月初一至廿九/卅日
盂兰节是香港持续时间最长、遍及范围最广的一个节日。每年农历七月,除了有市民烧街衣供奉孤魂野鬼外,也有许多团体举办一天至五天的盂兰胜会,总数达百多个,以潮州人盂兰胜会最多(约六十多个),此活动在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盂兰起源
盂兰胜会习俗由潮汕人带来香港,他们早年大多从事苦力行业,由于无亲无故,生活艰苦,因此同乡之情浓厚,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亦称兄道弟。当有同乡不幸去世,他们为了慰借心灵,便按家乡习俗在农历七月举行盂兰胜会,超渡「好兄弟」(孤魂),同时拜祭神灵,向祖先表达孝道,希望获得庇祐。
场地布置
潮州人盂兰胜会以佛教形式举行(广府人和鹤佬人采用道教),在场地上通常搭建了临时的神棚、经棚、神袍棚、大士棚、附荐棚(孤魂棚)、戏棚和办事棚等。神棚供奉「天地父母」、「南辰北斗」和「诸位福神」,各以一个香炉为代表。
三角码头
昔日许多潮州人在三角码头工作,该处的盂兰胜会历史悠久,举行日期由农历七月廿四至廿六日,期间上演三天潮剧神功戏。最初在海旁举办,后来搬上东边街的英皇佐治五世公园,西区公园开辟后迁至该址举行,现称中山纪念公园。
佛教仪式
三日的活动中,第一天上午请神。主办机构成员将神灵由会址请到神棚,给善信上香参拜。之后竖起幢幡,代表招孤魂到来听经、看戏、玩乐和饮食。场地一角摆放大士王画像,用以镇压孤魂不要作乱。开坛和往后的仪式由佛社居士进行。
第二天傍晚有「安五土」(又称走五土)仪式,经棚前面放置了五张祭桌,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十三名佛社居士手持黄、青、白、红、黑五色旗,按音乐节奏挥舞和穿梭跑动,用意是请五方神灵前来降煞,消灾解难。
第三天下午进行「施食」仪式,由佛社法师诵念《瑜伽焰口》,尾段他向外撒出许多由面粉做的小粒(又称石榴果),坊众争相抢夺,认为吃了可保平安。仪式完结后,主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搬走场中所有与幽魂有关的东西,包括幡杆、灯笼和先人附荐等,拿去火化,寓意恭送游魂野鬼离开。
派米活动
潮州人盂兰胜会的最大特色是祭品丰富,神棚内有糕点食品、洋酒饰物,附荐棚旁边放有白米和日常用品。祭幽仪式结束后,工作人员将白米分发给在外面轮候的市民,他们认为此举既可帮助贫苦大众,亦可为自己和先人积福,轮候者则认为这是平安米,大家各有目的,令盂兰胜会成为一项兼具祭幽祈福和公益行善的民俗活动。
功德圆满
第三天晚上,主办机构在场地设宴,大家聚首一堂。期间竞投福物(洋酒饰物),价高者得,以弥补盂兰胜会的开支。最后佛社居士进行一场「走散旗」仪式,在「金童」和「玉女」带领下,持着令旗在台上左穿右插,向神灵通报此场法事功德圆满。到深夜,则火化神灵的坐骑和神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