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
廣東曲藝

廣東曲藝種類繁多,其中在上世紀中葉之前曾流行於香港,最有代表性的曲藝有:南音、木魚、龍舟、板眼、粵謳。除南音外,木魚、龍舟、板眼、粵謳早已失傳。杜煥能充分掌握各種曲藝,共中以南音最廣為人熟悉。
南音,或稱地水南音,是用廣府方言說唱的曲藝,曾流行於珠江三角洲一帶,是中國傳統音樂和口傳文學重要的文化藝術遺產。
本節由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余少華博士、旅美學者榮鴻曾、著名粵劇紅伶阮兆輝深入淺出細說緲緲南音,並有杜煥與榮鴻曾談南音曲藝。
旅美學者榮鴻曾

為研究粵劇及廣東曲藝的著名學者,出生於上海,畢業於九龍華仁書院,先後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物理學博士及哈佛大學音樂學博士學位,2012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榮鴻曾於七十年代末回港,曾任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教授和香港大學音樂系系主任、美國 匹茨堡大學音樂系教授及亞洲研究所所長。現為匹茨堡大學音樂系榮休教 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顧問委員會委員。榮鴻曾1974年從美國回香港進行粵劇研究,偶然在歌德學院聽到瞽師杜煥演唱南音,後來又多次在中文大學文物館和聖約翰教堂等聽到他的表演,深為感動,於是決定為杜煥錄音,以保留南音曲藝的第一手資料。
  • 杜煥南音體現民間說唱的特色
  • 杜煥的音樂及其人生讓人敬佩
杜煥與榮鴻曾談南音曲藝

  • 杜煥與榮鴻曾談唱板眼的特點
  • 杜煥與榮鴻曾談解心(粵謳)與南音唱法特色的分別
  • 杜煥談南音與龍舟唱法的分別
著名粵劇紅伶阮兆輝

阮兆輝為香港著名粵劇紅伶,出生於廣東佛山,幼年隨父到香港,七歲擔任電影童星,後從師學藝進入粵劇界,演藝超過六十年,被譽為萬能泰斗文武生。阮氏獲得多次藝術獎項,其在粵劇方面的成就眾所公認。他一直致力粵劇傳承,培育後進,並與學者共同推動粵劇及曲藝研究。阮兆輝擅唱南音,自言受杜煥的啟發與影響。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他經常在晚上到旺角街頭聆聽瞽師杜煥賣唱,聽得入迷,亦從而揣摩地水南音的唱腔,對杜煥有極為深刻的印象。阮氏曾演唱灌錄多張經典南音唱片。
  • 踏入70年代,本地、海外學者重新研究南音
余少華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副教授,哈佛大學博士。余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音樂史、清代宮廷及滿蒙音樂、中國戲曲、中國器樂、香港音樂等。2005至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音樂資料館任館長,期間統籌出版瞽師杜煥的珍貴錄音,並為《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及《中國戲曲誌》香港卷編纂計劃主編。
  • 南音起源眾說紛紜
  • 廣東曲藝異同・南音樂器 附加曲目:
    南音片段:大鬧廣昌隆_廟前 (一人彈箏打板唱)
    龍舟片段:意頭龍舟(小鑼鼓)
  • 地水南音・失明人士風格 附加曲目:
    南音片段:西門慶初見潘金蓮 (一人扮多角)
  • 杜煥及其他唱說人風格 附加曲目:
    板眼片段:爛大鼓(娛樂妓女嫖客)
    南音片段:男燒衣(娛樂及靈活性高,生鬼) 南音片段:王婆計誘潘金蓮(說與唱交替)
  • 老舉南音・色情曲目 附加曲目:
    龍舟片段:人家門前唱的好意頭龍舟
    南音片段:嘆五更(出口成文的曲詞)
  • 電台南音
  • 民間保存
  • 重構南音
  • 粵劇撰曲人編南音入粵曲
  • 余教授個人體會及經歷
《客途秋恨》選段:杜煥演唱

廣東曲藝種類繁多,其中在上世紀中葉之前曾流行於香港,最有代表性的曲藝有:南音、木魚、龍舟、板眼、粵謳。 除南音外,木魚、龍舟、板眼、粵謳早已失傳。本單元選錄的均為珍貴資料,尤其長篇龍舟和板眼,更是目前僅見的唯一錄音。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虧我 - 虧我思 - 思嬌情緒好似度 - 度日如年。小生繆姓就係蓮仙字,虧我為憶 - 為憶多情妓女呢個麥氏秋娟。佢聲色係性情人讚羨呀,呢佢更 - 更兼才嘅貌嘞係兩 - 兩相全。今日天隔一 - 一方難見面呀,虧我孤 - 孤舟沉寂晚 - 晚涼天。斜陽襯住 - 襯住雙飛燕呀,我斜倚係蓬窗思 - 思悄然。耳畔 - 耳畔又聽係秋聲桐葉落,惜見平橋衰柳係鎖嘅寒煙。唉,虧我情緒 - 情緒悲 - 悲秋同宋玉,唯有今晚夜我在客途抱恨,你話對乜誰言。
《何惠群嘆五更》選段:
              潤心師娘演唱

南音,或稱地水南音,是用廣府方言說唱的曲藝,曾流行於珠江三角洲一帶,是中國傳統音樂和口傳文學重要的文化藝術遺產。 南音的演唱者一般多是盲人,男的稱為瞽師,女的稱為瞽姬或師娘。唱者通常左手打拍板,右手彈箏,也有用椰胡或揚琴伴奏。演唱地點包括當年的妓院、鴉片館、茶樓、公園或娛樂場所,也有在聯誼會、社團和私人住宅。 南音的曲目包括家傳戶曉的長篇民間故事,例如《梁天來》;有一次唱完的短篇抒情小品,像《客途秋恨》等。唱者也會根據當天的時事新聞,即興唱出。
懷人對月倚南樓,觸起離情淚怎收,自記與郎分別後,好似銀河隔絕女牽牛。好花自古香唔久,青春難為使君留,他鄉莫戀殘花柳,但逢郎便買轉歸舟。相如往事問郎知否,好極文君尚嘆白頭。
意頭龍舟結尾:
              招錦成演唱

龍舟唱者沿街唱龍舟謀生,頸上懸着小鑼小鼓,右手持短木棍敲擊,左手持立地齊肩長棍,棍頭套上木製小龍船,龍頭龍尾雕琢精緻,船身四周掛上紅布(裙),船裡有十數個小木傀儡,各握木槳。
各人聽過呢段嘅歌音,果然的確係有心人。呢啲係舊時嘅藝術品,所以感領眾人一點心,希望你哋眾人行好運,如今老幼個個爽利精神。
即興時事龍舟:
              杜煥演唱

當唱者左手食指拉扯龍舟船底鐵環,傀儡的本槳就來回擺動,象徵“扒水”進店。粵人以水為財,配合祝頌曲詞,意頭好,店東都會給錢。
(白)今日就落雨,好得意,好彩嚟到就唔落嘞!
光陰似箭,歲月如流。不久就端陽佳節,大看龍舟。各分男女兼老幼,好多籌備,去睇吓龍舟水面浮。 近日端陽佳節,所謂年年有,年年茂盛話鬥龍舟。嘿!佢話番鬼扒龍船,世間少有喎!近來皆是喺水面鬥,我哋華人相比,咁就各請籌。 好嘞!閒言少敍丟歸後 ……
長篇龍舟《武松祭靈》選段:
              杜煥演唱

龍舟也有長篇故事,能唱南音木魚曲目,但曲詞相對南音要精簡,節奏要加快。
此段《武松祭靈》,在《水滸傳》第二十六回只有二、三百字,杜煥的演繹既詳盡亦生動。唱者強調手足之情,武松在靈前啼哭,涕淚交流,令聽者投入動容。
咁就忙把了祭禮,祭祀亡兄, 虔心呀奉過,奉過清香,呀,哥呀你要有靈。 哥呀你生時軟弱,呀,死後嘅亡魂須醒呀, 我估話天長地久,有弟有兄。 呀,睇我常時早晚,都係把哥哥掛念呀, 响我自從去後呀,在外都係不寧 , 睇我時刻嘅提防,防住哥你被人害命呀, 呀,我知你生平懦弱係太不應。 記得我臨別嗰時,就叫你常常醒定呀, 誰知今日咁就現出真情。 因為爹娘生你共我喇,兄弟一雙, 唉,估話手足相關日久長。 點想今日一旦都成灰,二同陰陽兩樣呀? 不出吾所料喇,竟把你命嘅傷。 哥呀,究竟誰人將你嘅命,命喪呀? 今晚願你有靈有聖喇,咁就說我知詳。
板眼《兩老契嗌交》
(又名《爛大鼓》)選段1:
                     杜煥演唱

板眼是從前瞽師在妓院花艇娛樂妓女與嫖客的曲藝。板眼只在妓院中演唱,並無外傳,是最特殊的曲種,亦最早隨妓院的消失而失傳。 板眼的故事都是有關妓女、客人和下九流人物,文字俏皮,充滿俚語俗話、雙關語和歇後語,曲調活潑,節奏明快,瞽師自拉大板胡伴奏,經常一句裡半唱帶說,難度極高。 由於環境特殊,詞曲都不受傳統禮敎束縛,自由發揮,更時有涉及世俗所不容的淫詞褻語。
哎喲! 我踱來踱去,踱下踱來, 都係唔得嚿蒜 (算)! 點解呀?係嘍,實見囉攣。 想我爛大鼓,生來,係冇 乜嘅人緣。唔係冇人緣! 不過百家憎。 想我哩, 想我爛大鼓為人,係自己作賤,哎喲, 有觀音係唔學, 學個何二趴面。 想我有錢哩,嗰陣時呀, 也住到沙面呀。 哩,我叫艇喎, 遊河,樣樣都佔先。 哩!哩!哩! 今晚又叫青蘭,明晚叫瑞鑽。有晚瑞彩喎,阿瑞珍,與共阿瑞嬋呀。我叫老舉哩,係叫來,風車咁轉。 嗰啲老舉話我,話我貪同人客試新鮮。所以話埋行,老舉埋行,佢就抵制我喇。 喺喇!有錢冇地擤呀!有嘅,有個瑞彩,生平共我格外有緣。 佢話人客送盡 一萬九千九百九十個都未曾遂得佢心願,話我爛大鼓哩,就生來嗰啲脾性, 撳扁搓圓。 所以話喎,話跟我係埋街,跟唔到哩,就會尋短見喎。話要生要死,要話擝刀割大髀喎,歸家寧願同我食粥捱鹽。
板眼《兩老契嗌交》
(又名《爛大鼓》)選段2:
                      杜煥演唱

《兩老契嗌交》的主角爛大鼓是花天酒地而牀頭金盡的二世祖,杜煥用第一身講唱,又一人扮演伙頭大叔、艇嫂、瑞彩、師爺、再加鄰船唱“嘆息”的歌姬。他用千變萬化的音高、音色、音量、字眼、語法、節奏、速度、旋律、以至方言、鄉音等來表現不同人物的性格、背景、職業和情緒等,維肖維妙,完成一齣小小的悲喜劇。伴奏是大板胡,它也是唱者用以製造特別聲效的萬能器。
「哩,因為我近日發狠學人開間係鴉片館…」 「哎喲好生意呀呵!」 「好!…」 「開間鴉片館,皆因所以就賒少,賒少財銀。 我想趁此係矮平上多幾碼,特意開來把老契你…來啦來啦哪 …你借住十両銀。借得你耐就唔好意思,至遲三兩日我就還銀,就還銀。」 「哎喲我啋,啋,啋! 對,對,對,對,對!哎喲難為你話借,借得咁心傷。擘大個口我就睇到你條腸。」「你有义光鏡咩!」 「你估,哎喲,我當真來跟你上岸呀?」 「咁唔係嘅咩?」 「氹你啫噃! 真係囉喎! 啋! 估話當真跟你上岸!哎喲!跪倒戲(餵)豬就睇錢份上,冇錢開來鬼認你做老相咩!哎喲,你唔知咩?我地老舉心腸鐵咁樣。有錢開來係我情郎 ……」
粵謳《桃花扇》選段:
              李銀嬌師娘演唱

文人招子庸在道光八年(1828)出版《粵謳》一書,載有近百首單曲或套曲曲詞,內容為多情女子的吟哦自傷,因此這種粵語曲藝被稱為粵謳。又書中第一首為《解心事》,故亦稱解心粵謳。 粵謳是珠江河畔歌姬在畫舫夜宴裡娛客,以琵琶自彈自唱。後來由瞽姬流傳,成為民間娛樂,香港電台在六十年代之前也有解心節目。 此段《桃花扇》由香港最後一位師娘李銀嬌所唱,其拉腔豐富,峰迴路轉,令人有盪氣迴腸之感。
桃花扇,寫首斷腸詞, 寫到情深扇都會慘悲。 我想命冇薄得過桃花, 情冇薄得過紙, 紙上嘅桃花,薄更可知。 君呀,你既係會寫花容, 先要曉得花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