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钟伟明讲

返回桌面版 主目录 繁體 簡体 English 网页指南 缩小文字大小 原本文字大小 放大文字大小

主页>读钟伟明的文章:《广播剧概谈》

读钟伟明的文章:《广播剧概谈》

-钟伟明


香港广播自香港电台于一九二八年十月八日试播开始,时光飞逝,转瞬已届七十五周年矣!当年香港人口稀少,电台广播时间每天只有三数小时,供应听众精神食粮的节目只有新闻、歌曲及音乐等,规模未具,但已揭开香港传播界崭新一页,仅次于当时英国另一属地「肯雅」设有无线电广播电台。

香港电台数十年来,茁壮成长,每日具进,斩棘披荆,为传播界之先驱。广播时间不断增长,时至今日已全日廿四小时为听众服务,节目林林总总,多采多姿,众多节目之中,以广播剧最为听众喜爱,五十年来未有改变。

回溯四十年代之广播剧,多采用舞台名剧如「雷雨」、「日出」、「原野」、「家、春、秋三部曲」、「黄金迷」、「结婚进行曲」、「白云深处」、「南归」、「艺术家」等 ;音响效果,亦沿用舞台上的方法,例如播演「雷雨」一剧时,雷声是用作健身运动之「哑铃」在长长的木板上滚动发出隆隆声响,而雨声则筛动豆粒而成,雨势大小,由负责音响效果之工作人员或快或慢的动作控制,办法虽然古老,但效果奇佳。当年在香港中环罗士打行(即现今之置地广场原址)三楼,香港电台播音室播演广播剧时之热闹、有趣情况,至今仍历历在目,回味无穷。

当时因为未有录音设备,所有广播节目都是现场播出,广播剧亦如是,虽然事前经过多次排练及预播,准备工作充足,但到正式播演时,仍难免会出错,演员因紧张在讲对白时吃螺丝经常出现。此外婴儿哭声变了小狗吠声和枪声了炮声,这都是配音员一时大意,把音响效果唱片之转速弄错所致。最有趣而令人忍俊不禁的是播演「西游记」,唐僧四师徒,途经火焰山受阻,孙悟空找牛魔王,欲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一用,以便扇熄火焰越过此山,继续往西天取经,孙悟空去到芭蕉洞口,有小妖出迎,孙悟空道明来意要见牛魔王,牛魔王刚出外狩猎,怎料播演小妖的艺员一时口快,错说「我们大王去了打腊」,此话一出,其他艺员都笑了出来,急忙走避以免影响播出,还好饰演孙悟空的钟朴,非常镇定,不但不笑,还解释小妖说的「打腊」应该是「打猎 j,因为他懂得妖精的语言。尴尬的场面,总算应付过去,听众还以为剧情是这样发展的。

当年市民大众之娱乐,除了看电影和粤剧外,便是收听香港电台的节目。

特别是广播剧,凡有广播剧播出的当日,报章便刊登该剧的之详细资料,如担任播演之剧社或固体名称、剧名、剧情、播演者及工作人员名单,播出时间等等,应有尽有,图文并茂,方便市民大众按时收听。到正式播演的时候,一段前奏曲,宣布员使这样介绍 :「呢度系香港广播电台 ZEK,本台现在播出嘅节目系广播剧,由XX剧艺社担任,剧名系 XXX,剧作 XX,由 XXX导演……剧中人由 XX饰演XXX……」到最后再重覆剧名一次 , 跟着一响锣声便开始播演。

当时参加广播剧工作的都是业余和玩票性质的,亦有戏剧界人士,为听众熟识的有何楚云、张雪丽、郑君绵、陈炳球、良鸣、朱克、蓝菲、谭一清、梅梓(杜燕芝)(杜国威之姐〉、马昭慈、钟朴、钟伟明、冯朝荣(冯展萍)、周剑雯(丹萍)、李平富、叶夏利、叶梦痕、叶润霖、张丽琼(凌芝〉等。

播演广播剧似易实难,各种戏剧都是满足观众的视觉,而广播剧则满足听众之听觉。剧情的发展以及剧中人的表情、动作,都靠演员的对话去表达,再加以与剧情有关之音响效果和配乐,使听众可以感受到和在舞台上演出并无多大分别。

艺术原有文学、音乐、舞蹈、绘瓷、雕刻、建筑、戏剧、电影等八种,广播剧因为集合了广播的一切技巧,故当时被誉为「第九艺术」。

一九四九年三月廿二日,在湾仔军器厂街和轩尼诗道交界(即现今之熙伩楼原址)之香港丽的呼声 ( REDIFFUSION) (有线广播〉在港督葛量洪爵士宣布开幕及按动电钮后,丽的呼声银色中文台及蓝色英文台便开始每日由晨早七时起至午夜十二时广播。听众只要付十元安装费及十元上期月费,便可享受服务,牌照、用电及修理费用全免,声音清晰,绝无杂声吵扰,不需装置天线,又不怕雷雨潮湿影响;同时为了迎合听众口味,除李我单人讲述之天空小说,方荣之通俗故事及邓寄尘之谐剧外,大量推出广播剧节目。当时银色中文台的舵手是姚克和沈剑虹。姚克有「洋状元」美誉,亦是戏剧大师,他下令改编名女作家苏青之小说「结婚十年」由飘扬担任叙述,艾雯及钟伟明领衔播演,连播数月,剧情真实感人,剧中人徐崇贤、苏怀青、应其民之名字已深入听众脑海中,掀起听众收听长篇广播剧之热潮。由此广播剧之剧种越来越多,有「人海传奇」、「文艺小说」、「社会小说」、「侦探故事」、「夜半奇谈」、「武侠小说」、「神秘故事」、「星下谈」、「香江夜话」、「周末趣剧」、「慈母泪」、「家教」、「彩虹湾之恋」、「漓江河畔血海仇」、「琴挑误」、「长相忆」、「离婚后」、「鱼雁曲」、「遥远的偷恋」、「金星探险记」等剧,因为大受听众欢迎,所以很多都被电影制片商购买版权,拍成电影,公映时亦非常卖座。

引人入胜的「侦探故事」是由「郭林探案」开始,是丽的呼声的高级职员邝天培和林国楷合作,以前上海发生之奇案为蓝本,用邝、林二姓为探长的名字,后因「邝」字发音问题,改为「郭林」,每次一案,案情曲折离奇,郭林探长与助手阿梁大演神通,凶手难逃法网,大快人心。此探案和其他剧集之录音后来送到星马之丽的呼声播出,大受彼邦听众欢迎。据说当地有些听众收听港制之广播剧时,他们会关上铺门,那半小时内暂停营业,以免打扰他们欣赏以及学习广东话。这个情形是星加坡电台一位高级人员说出来的。

此外值得一谈的是吕启文编剧,专谈鬼故事的「夜半奇谈」,播演时配上恐怖骇人的音乐和音响效果,令听众不寒而栗。一把低沉而充满神秘的声音,叫出「夜半奇谈」剧名后,听众便随之而进入惊恐境界。寒冷天时,很多听众都躲在被窝里收听这个节目,正是「又惊又要听」,这种有趣的感受,不少当年听众至今仍津津乐道。

一九五九年八月廿六日,香港商业广播电台有限公司(简称商业电台)继丽的呼声有线广播后,第一家商办的无线广播机构,亦是唯一靠广告收入经营的电台,中英文台各一为香港听众服务。一如丽的呼声推出不少听众喜爱的广播剧节目,丰富精采,加上原子粒收音机面世之助,收听商台方便,广告收入与日具增,为了容纳更多广告需求,争取更多的节目播放时间,于一九六三年六月增辟了第二个中文台。播音艺员,有尹芳玲、林彬、杨广培、关键、金刚、金贵、区松柏、丁樱、莫佩文、郑康桂、马淑述、翠碧、嘉碧、蔡云、朱雪梅、何燕燕、叶佳、钟志强等,加上从丽的呼声转投的冯朝荧(冯展萍)、李我、马超慈、陈曙光、赵树坚等,人才济济,阵容鼎盛。受欢迎之戏剧化节目有「蓝灯小说」、「大丈夫日记」、「戏剧化伦理小说」、「武侠小说」、「电影小说」、「铁面无私」、「儆恶惩奸」、「蔷薇之恋」及「十八楼C座」等。

踏入七十年代,香港电台、商业电台及丽的呼声三大电台鼎足而立,竞争非常激烈。为了争取听众,香港电台每星期推出半小时之广播剧节目五十二个,一小时之世界名剧一个,这个纪录,真是空前,可以收入世界健力士大全。为了应付这庞大数目的制作,广播剧组人数增加不少,男艺员有尹多明、吕启文、钟志明、钟伟明、陈炳球、曾永强、刘一帆、源家祥、彭程、夏春秋、卢汝添、招广培、罗彪、黄兆强、熊良锡、张炳强、李夏威、李学斌、熊德诚、颜国梁、林友荣、潘志文、温泉、沈耀雄等;女艺员有张雪丽、何楚云、柳青(朱曼子 )、梅梓、葛剑青、曾励珍、龙宝钿、陈怡、冯瑞珍、谢蕴仪、杨丽仙等。

一九七六年四月十五日,香港电台开始以 FM立体声广播,香港成为东南亚第一个拥有立体声广播地区。立体声广播剧亦从那时开始孕育。一九八一年八月立体声广播剧终于蒂熟瓜落,先后推出汪明荃、邓光荣领衔播演之「星运」;区瑞强、邓霭霖、李学斌、车森梅等播演之「旅程」及尹芳玲、钟伟明、何楚云之「避难所」。都是一小时的独立创作故事,每月播出一个。继后则有改编自名作家倪匡之科幻小说「老猫」。立体声广播剧充份利用广播之新技巧,为听众提供听觉新享受,使广播剧脱离了平面感觉,进入一个崭新多层次及具有深度感的新领域。

- 钟伟明 1990年



< 返回上一页

香港记忆. 版权所有©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