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港廠

邵氏在上海、星加坡開展業務同時,邵氏的另一分支也駐足香港,開拓粵語電影市場。自1930年代中,隨著中國政局日趨緊張,電影事業也頗受影響,反而香港地處一隅,局勢相對穩定,且天一早前與粵劇名伶薛覺先合作拍攝的粵語片《白金龍》(1933),在廣州、南洋、香港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績,邵醉翁遂於1934年在香港成立天一影片公司香港分廠,並將部分人員和設備移往香港。

「天一港廠」以拍攝粵語電影為主,其創業作是《泣荊花》(1934),由著名粵劇老倌白駒榮及蝴蝶影主演,大受觀眾歡迎,也讓天一港廠站穩陣腳。當時的「天一港廠」位處土瓜環北帝街,佔地約九萬呎,建有兩個影棚、鋪設隔音設備,更設有沖印房、剪接房、試片室、片倉及製片部辦公室等,可說是三十年代香港一家極具規模的電影公司。在製作方針上,「天一」時期,便已開創通俗電影文化,從1934年到1935年間「天一港廠」出片約11部,近半數是粵劇改編,其中喜劇《鄉下佬》系列片三部,引發一陣粵語喜劇片潮流。

但1936年,「天一港廠」接連發生兩次火災,幾乎燒毀了整個片庫,此後邵醉翁便退出香港影壇,返回上海定居。二弟邵邨人接管「天一港廠」後,將之易名為「南洋影片公司」,源源推出通俗影片,反觀上海「天一公司」卻因戰火所礙,幾陷停產。在1941年香港淪陷前夕,「南洋影片公司」的出品便源源供給星馬市場,成為南洋邵氏院線的主要片源。及戰火蔓延,香港和南洋地區相繼淪陷,在日治期間,香港「南洋片廠」更被日軍所佔用,華語電影事業亦大受打擊。


天一港廠 - 圖片區

 

遵守2A級無障礙圖示,W3C (打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