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一

1925年,天一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創辦人是寧波商人邵醉翁先生,1 在他管治下,天一公司實行家庭式經營,2 由邵氏四兄弟分工管理:邵醉翁自任經理兼導演,二弟邵邨人(1898-1973)任會計兼任編劇,三弟邵仁枚(1901-1985)任發行,六弟邵仁楞(即逸夫,1907-2014)在求學之餘,亦協助發行工作。而邵醉翁在1933年接受報刋接受訪問時,便曾自豪地表示:「〔約〕十年前「天一」資本為一萬元,及後漸增至十萬元,再加上七、八萬元的流動金。現在連各項生財在內全部估價,約為五十萬元。事實上是賺錢的。天一公司有一特點,便是不欠債,即如一切材料,都以現款購買,這是其他影片公司沒有的現象」。3 (據天映娛樂提供的資料,「天一」的開業資本是五萬元。)

天一影片的宗旨是「注重舊道德,舊倫理,發揚中華文明,力避歐化」4 ,而其創業作《立地成彿》便是以此作宣傳,繼後開拍的影片有《女俠李飛飛》(1925) 和《忠孝節義》(1926) 等,而不少天一影片更是以民間故事、經典小說等作題材,如《梁祝痛史》(1926)、《白蛇傳》(1926)、《唐伯虎點秋香》(1926)和《花木蘭從軍》(1927)等。當有聲電影出現後,邵醉翁亦把握機會,轉向以都市的小市民生活裏發掘題材,推出《歌場春色》(1931)、《有夫之婦》(1932) 等有聲電影,頗受大眾歡迎。 5

隨天一在上海冒起,其經營手法卻引來不少同業杯葛,如在1920年代末,上海多家影片公司(如明星公司、大中華百合、友聯、上海、民新、華劇等)便組成聯盟,6抵制天一的出品,即中國電影界所謂「六合圍剿」事件。在這形勢下,邵醉翁開拓有聲電影市場之餘,亦派出三弟遠赴東南亞建立銷售網。7

註釋
1邵醉翁(1898-1979),浙江鎮海人,名仁傑,字人傑,自取別號醉翁。兄弟姐妹八人,他為長兄。1914年於大學畢業後於中法振興銀行任經理,1923年他將倒閉的「小舞台」救活,並易名為「笑舞台」,從此進軍娛樂事業。邵氏祖籍寧波,其父邵行銀(1867-1920)開設錦泰昌顏料號,上海開埠後即遷滬尋找商機。詳見《邵氏家譜》,(香港:邵醉翁兄弟,1960年)。

2見〈中國電影藝人訪問記(八)〉,《申報》,1933年10月6日,〈本埠增刊〉五。另見胡蝶:《胡蝶回憶錄》,頁24。不少現存資料稱天一的資本為5萬元。

3沙基,〈中國電影藝人訪問記——《生機》導演邵醉翁〉,上海《申報》,1933年10月6日。

4〈本片特色〉,天一特刊《立地成佛》,1925年,10月。

5鄭君里,〈現代中國電影史略〉,《近代中國藝術發展史》第122-124頁,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6年。

6「六合」針對天一採取低、快、多戰略,以抵制劣質影片為號召,史稱「六合圍剿」。詳見酈蘇元、胡菊彬:《中國無聲電影史》,(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年),頁208。

7國產片要進入南洋市場通常方式,是賣斷當地的放映片權。然而由於南洋市場的需求開始大增,而觀眾亦開始重視影片品質,因此製片一方獲利減少。有見及此,邵氏兩兄弟斷然放棄與發行中介合作,而力謀直銷,最初是租借了大篷車,拉上放映機,到窮鄉僻壤放映,並且與當地中等規模的發行商海星公司合作,從此奠下天一在南洋市場的基礎。詳見鏗然,〈國產片影片未能充分發達之原因〉,友聯公司特刊《兒女英雄》號,1927年。


上海天一 - 圖片區

 

遵守2A級無障礙圖示,W3C (打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