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湛森說,聽音樂,他絕對兼收並蓄,其中對西洋古典音樂的愛,達至飢渴程度。這份愛,自幼播種,慢慢形成。

五十年代,黃湛森的五官還未定型,西洋古典音樂在民間也是新生事物。新人類遇上新事物,無案可稽,要前行,全靠摸索。

摸索,要看條件。黃湛森年輕時,家境並不富庶。買口琴,要儲蓄。聽唱片,要到初戀女友家中借用。聽音樂,能夠做到兼容並包,摸出真愛,要多謝一些人和物。

多謝香港電台,讓他每天聽到人間美樂,並學懂Shankar 與 Schubert雖然各自修行,但同樣開花。

多謝梁日昭,教他知道古典音樂,毫不神秘,莫扎特可以吹,民謠可以奏,好聽的,就是音樂。

多謝黃湛森自己,堅持讀書看報,自學樂理,自幼硬啃巴哈原譜,琴挑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

多謝五十年代的香港,雖然號稱沙漠,但堅持灌溉,拉攏大師輪流訪港,拉闊音樂,同時拉闊了一代人的人生。

Liszt: Hungarian Rhapsodies No.15 (1954)

1950年代訪港演奏的西洋古典音樂家,一年比一年多,而且由出場陣容,到曲目範疇,都教人驚艷。

在那十年,Louis Kentner三度來港,是香港古典音樂世界的一條台柱。1953年他第一次訪港,在皇仁書院跟由富亞(Arrigo Foa)指揮的中英管弦樂團 (Sino-British Orchestra)合奏,曲目包括貝多芬第三鋼琴協奏曲。黄湛森博士論文的老師劉靖之事後憶述,皇仁的場地沒有冷氣和隔音設備,天花板上有大型風扇發出噪音,場外的人聲、電車和汽車聲,交織成另一首交響曲,對場內的演出者構成極大的挑戰。

Kentner出了名技巧高超,李斯特留給鋼琴家在演奏上的天大難題,他視如無物,皇仁的挑戰,相信只屬小兒科。我們的選段,可以做證。



Loading the player...

Composer: Franz Liszt

Performer: Louis Kentner (Piano)

23 / 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