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湛森成长的年代,粤语流行曲在电台音乐广播节目中,只是众声之一,在一个百分之八十居民说粤语的地方,这是出奇的事。
粤语流行曲脱胎自粤乐,在华南社会,有承先启后的优势。但在整个五十年代,这些优势没能实现。黄湛森在前线体会是:粤语流行曲的革命,尚未成功。
那些年,粤语流行曲由选曲、填词、到演唱、伴奏、发行、推广等,都不如对手。美国流行音乐品质高超,实力雄厚,是本土音乐人仰望的典范。国语时代曲二十年代在上海初生,经过多年发育,早上轨道。 1952年后,百代唱片公司在港招揽了国语时代曲的原班人马,由铜锣湾设备齐全(但据说隔音欠佳)的录音室开始,起步重生,成绩立见。与此相比,粤语流行曲起步较迟,规模较小,制作较参差,产品有毛病,结果是间有阵风,但不成巨浪。
黄湛森的体会,不是人人认同。他们说,粤语流行曲有底子,有蛮力,可温文,又鬼马,最好的作品,依着传统,向西洋肆意取材,孕育港式青春,影响遍及星马。
粤语流行曲的身世,十分复杂,是一本待写的书。
洋为中用
粤语流行曲载着岭南人和本地百姓习以为常的不羁和奔放,实行来者不拒,合用就用,结果产制了一批别无分店、黄湛森至爱的土产文化名物:三及第﹣中词西曲、洋为中用、俚语夹杂诗词、题旨无分粗幼。
粤语流行曲载着岭南人和本地百姓习以为常的不羁和奔放,实行来者不拒,合用就用,结果产制了一批别无分店、黄湛森至爱的土产文化名物:三及第﹣中词西曲、洋为中用、俚语夹杂诗词、题旨无分粗幼。
有份炮制三及第名物的功臣大有来头:粤语流行曲之父周聪及其死党拍档吕红、梁静;词曲双绝、亦庄亦谐的「曲帝」胡文森;来自广东南海,擅长一人分饰八人的摩登说书人邓寄尘;话剧、播音、电影演出件件皆能,曾经在华仁书院浸淫英语,香港第一代的东方猫王郑君绵。在这一节我们选播几首洋为中用的作品,活泼跳皮,不修边幅,神彩与瑕疵并列,先驱味道十分浓厚。
多谢这批先驱,香港粤语流行曲找到重要的胎记,并继续向四方八面吸取精华,在战后婴儿成人之后,终于破茧而出,制造新一代的文物。
Loading the player...
22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