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湛森成长的年代,粤语流行曲在电台音乐广播节目中,只是众声之一,在一个百分之八十居民说粤语的地方,这是出奇的事。

粤语流行曲脱胎自粤乐,在华南社会,有承先启后的优势。但在整个五十年代,这些优势没能实现。黄湛森在前线体会是:粤语流行曲的革命,尚未成功。

那些年,粤语流行曲由选曲、填词、到演唱、伴奏、发行、推广等,都不如对手。美国流行音乐品质高超,实力雄厚,是本土音乐人仰望的典范。国语时代曲二十年代在上海初生,经过多年发育,早上轨道。 1952年后,百代唱片公司在港招揽了国语时代曲的原班人马,由铜锣湾设备齐全(但据说隔音欠佳)的录音室开始,起步重生,成绩立见。与此相比,粤语流行曲起步较迟,规模较小,制作较参差,产品有毛病,结果是间有阵风,但不成巨浪。

黄湛森的体会,不是人人认同。他们说,粤语流行曲有底子,有蛮力,可温文,又鬼马,最好的作品,依着传统,向西洋肆意取材,孕育港式青春,影响遍及星马。

粤语流行曲的身世,十分复杂,是一本待写的书。

粤乐传统

粤语流行曲的前身,是粤乐。

黄湛森说,1950年代深水埗的街头「处处粤曲声」。有趣的是,他听到的粤乐粤曲,本身是一个不停流动的传统。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一批粤乐前辈已经着力扩充传统粤乐的声音世界,尝试在演奏加入小号、梵铃(小提琴)、色士风等西洋乐器,并着重编曲,加强节奏,制作了一批感觉洋化的「跳舞粤乐」。  

战后香港,烽烟稍停,大众娱乐事业逐渐发达,电台、电影、歌厅、夜总会,一同鼓励粤语歌曲进一步走向年轻,实验西化。为配合舞场需要,粤乐兴起了「轻音乐」、「跳舞音乐」与「精神音乐」等新品种,音乐配器大量洋化,并以爵士鼓领奏。四十年代所谓粤乐「四大天王」,就是「精神音乐」的四位当红人物。

这一节我们选播了几首「跳舞粤乐」的代表作品,参与创作演出的包括四大天王中的吕文成和何大傻,「曲帝」胡文森,粤曲唱家钟丽蓉等,乐器是梵铃小号配合粤胡琵琶,内容由养鸡食鸡唱到怀春女儿的变态心情,不论声音与情绪,皆雅俗不拘,庄谐并重,由旧入新。听过,我们清楚知道,粤语流行曲正在施工之中。



Loading the player...
1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