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经济上对外开放,文化上对欧西特别宽容,西洋时尚,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由中环一带,向外散播。
1950年代,西洋潮流进一步渗入平民生活。
新一代的潮,由电影带动。日战前洋电影在本地放映的数字每年平均超过二百部。黄湛森抵港后,数字有增无减。慢慢,读番书,看洋戏,玩舶来的呼拉圈和摇摇,在年轻人之中,变得理所当然。
新一代的潮,也由电台带动。多谢前卫主持人Aileen Woods和Uncle Ray的忘情推介,黄湛森和同辈的年青人,天天靠近电台,面向欧西,贴近流行,学懂将Frank Sinatra、Bing Crosby、Elvis Presley与Benny Goodman一起兼听,并且在摇头摆脑之间,确认欧西流行曲在创作、演奏、歌唱、录音,都不是香港或上海所能望其肩背。
电台广播欧西流行歌曲,由听觉开始,经过身躯,制造了新一代的口味和人格。
西风东渐
中国现代化历程上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如何吸纳西洋先进发明,融入本土,为国民补脑怡情,强身健体。百多年来,这个课题引起中国知识界各种有关「本体」和「应用」的争论,至今未息。
中国现代化历程上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如何吸纳西洋先进发明,融入本土,为国民补脑怡情,强身健体。百多年来,这个课题引起中国知识界各种有关「本体」和「应用」的争论,至今未息。
本土流行文化一向追求最新的发明,但对于如何吸纳西洋先进,跟知识份子不一样,不求深究,只钟情一个「放」字﹣将西洋最好的歌,放胆吸纳,移动节奏,更改歌词,据为己用。黄湛森长大那些年,曾经被本土流行(粤语的、国语的) 放胆据为己用的欧西流行曲不计其数。这件事情,有两面。一方面,它告诉我们,本土流行,充满蛮力,不受绳规束缚,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泉源。另一方面,它告诉我们,欧西流行,人才鼎盛,精心研制,正如五十年代洋电影Annie Get Your Gun插曲歌词所说一样﹣anything you can do, I can do better。
什么叫做「事事做得比你好」?试听本节第一首选曲,由Gracie Fields唱红的The Woodpecker Song,再比较我们推介同步聆听的粤语版本《厨房歌》(由周聪和吕红合唱)。听罢,你一定会同意,中国现代化前面的路,真的很长,很长。
Loading the player...
30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