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经济上对外开放,文化上对欧西特别宽容,西洋时尚,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由中环一带,向外散播。
1950年代,西洋潮流进一步渗入平民生活。
新一代的潮,由电影带动。日战前洋电影在本地放映的数字每年平均超过二百部。黄湛森抵港后,数字有增无减。慢慢,读番书,看洋戏,玩舶来的呼拉圈和摇摇,在年轻人之中,变得理所当然。
新一代的潮,也由电台带动。多谢前卫主持人Aileen Woods和Uncle Ray的忘情推介,黄湛森和同辈的年青人,天天靠近电台,面向欧西,贴近流行,学懂将Frank Sinatra、Bing Crosby、Elvis Presley与Benny Goodman一起兼听,并且在摇头摆脑之间,确认欧西流行曲在创作、演奏、歌唱、录音,都不是香港或上海所能望其肩背。
电台广播欧西流行歌曲,由听觉开始,经过身躯,制造了新一代的口味和人格。
爵士音乐
美国流行的一个源头,是爵士音乐。今天爵士音乐已正式被封为美国的文化财产,但在黄湛森长大的年头,它可是不折不扣的流行音乐。
美国流行的一个源头,是爵士音乐。今天爵士音乐已正式被封为美国的文化财产,但在黄湛森长大的年头,它可是不折不扣的流行音乐。
黄湛森的少年读物,不少讲爵士音乐。黄湛森学过打鼓,常常和前辈大师们一同玩即兴合奏,因此非常习惯玩爵士音乐。
比起读和玩,他更多听。 1950年代,美国爵士传统,受所谓咆勃(Bebop)的演奏潮流冲击,经历大变。听爵士,无可避免地感受到这种站在时代前端而来的冲击。然后他追本索源,由流行的Louis Armstrong追踪到(在香港)不那么流行的Duke Ellington, 然后在写博士论文时重遇曾经在1930年代在上海流下汗水的Buck Clayton, 确认爵士音乐贴近群众,但技艺超群,主干坚实,又枝叶茂盛,是美国如假包换的文化财产。
Loading the player...
14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