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一批在上海横跨歌影的耀眼明星,南移到港。国语时代曲在短时间内,通过电台电影和唱片制作,跟粤调流行之声,分庭抗礼。少年黄湛森跟梁日昭老师进出电台和录音室,遇上不少时代曲的宗师,在那个音乐世界,吸取养份,成为他日后写曲填词的一个原点。

因此,黄湛森的音乐启蒙老师有周璇、白光、张露、邓白英、龚秋霞、梁萍、屈云云,和红遍五十年代时代曲坛的姚莉。很快,黄湛森知道台前的明星能够发光,其实得靠幕后众多词曲大师,发功创作。他发现姚莉背后有一个天才哥哥姚敏,姚敏左右,有鼎鼎大名的李厚襄、陈歌辛、陈蝶衣、李隽青、冯凤三和曾经在不同场合跟他同台演出梁乐音。他也遇上一群如假包换的技匠,名字叫菲律宾音乐人。 1949年后,一批菲籍乐人,跟着时代的大潮,由上海洋场南来香港,在夜总会、电台和录音室继续演奏,并开枝散叶,将音乐传到香港的下一代。

这群明星、大师和技匠,努力工作,为国语时代曲制造宝藏。五十年代,香港的音乐广播节目,由这个宝藏取材,取之不尽。

电影名曲

传播国语时代曲的,除了电台、夜总会,还有电影。在上海时期,时代曲已跟电影互相缠绵推动。五十年代下半期,在港扎根的两大国语电影公司推出大量歌舞电影,将香港的城市景观和迷人身段放上大银幕,叫好叫座。银幕上时代曲一音九转,由华尔滋唱到黄梅调,唱故乡诗情,唱摩登诱惑,愈唱愈热,令它正式变成香港大众的流行之声。



Loading the player...
15 / 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