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筲箕灣阿公岩。帆船乃以往漁灣的標記。
卅年裹足筲箕灣 滄海桑田轉瞬間
大廈如林填海港 提機何處覓歸帆
漂染工人將漂好的布掛在曬場晾乾,這是1950年代熱門的拍攝題材。現在科技先進、設備趨於完善,已不再在廠外設曬場。工人在烈日下工作,汗流浹背,站於「U」字構圖下,條紋使仰望的主體更突出。
烈陽似火炙肌膚 茹苦含辛永記牢
牛鬼蛇神難利誘 志堅品格樹楷模
含煙小休的西貢漁民。
元州邨是1969年落成的政府廉租屋邨,居民用布筒將外發工的成品從樓上傳到地上,工頭在地上接貨。
一苦力路經中環碼頭。1960年代前,貨倉、碼頭、工廠及大機構附近常見出賣勞力的「咕喱」,通常中介的咕喱頭會為需要勞工的老闆招募苦力,前往指定地點工作,多以日薪計算。他們通常將搵食工具大竹升和蔴繩纏在路牌或燈柱作標記。
俗謂行船勝泊灣 辛勞竟日為三餐
一般市況呈平淡 百業商場現困難
畫夜奔馳多涕淚 晨昏忐忑乏歡顏
人窮不墮青雲志 逆境生涯力挽瀾
統一碼頭的苦力。
正等候工作的苦力。苦力是賣力的一群,雖然未曾接受高深教育,何綬深感這些低下層多具品德及正義感,但求無愧於心,以勞力貢獻社會。圖中的竹升,是體力勞動者的謀生工具,也是他們的標記,由於側逆光呈黑像,雖處城市的複雜線條背景,但色調烘托得宜,有助突出深度感。遠景是興建中的中區恆生銀行,右鄰是繼後的總行大廈。
烈陽似火炙肌膚 茹苦含辛永記牢
牛鬼蛇神難利誘 志堅品格樹楷模
手工製作的玩偶常用於各種民間說唱藝術中。
1950年代前,柴枝仍是主要燃料,用家的風爐傳統稱為「黃連風爐」,初以順德黃連的泥土作原料燒成,故以此為名,亦可盛載火炭燃燒。以前富有人家流行在家辦筵席,到會的廚師要帶備巨型的風爐到客人家中做菜。自煤油面世後,不少人轉用火水爐,風爐逐漸不再流行,後來更被煤氣及石油汽爐取代。圖片攝於新界,相中人正在製作爐坏,曬乾後將之放入窰燒成,逐個以粗鐵線箍緊爐身才推出市面。
黃連優質製風爐 耐用安全加鐵箍
廚具燃油新改革 推銷難望展鴻圖
尖沙咀星光行外,人力車伕邊等待生意,邊偷睡片刻。
尖沙咀星光行外,模特兒以人力車拍攝宣傳照。
以前建築用的泥沙是從海裡撈來的海泥,然後由泥艇運到北角碼頭,苦力再將之運到碼頭旁的沙廠。
大角咀避風塘堤岸一隅。使用了黃色濾鏡使雲彩更添華麗。從前用沙艇運來海沙相中苦力正等待搬運工作,賣力的一群可能未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卻具品德及正義感,但求無愧於心,分擔勞苦工作,為社會貢獻一分力。
烈陽似火炙肌膚 茹苦含辛永記牢
牛鬼蛇神難利誘 志堅品格樹楷模
街頭磨刀是瀕臨消失的景象。
背景是美孚新邨。
梳大孖辮的媽姐。自香港工商業發展,本地人當住宿傭工已絕無僅有。媽姐多來自南海、番禺、順德等地。尤以順德為多,愛自梳獨身。白衫黑褲是媽姐特色,留長辮更是媽姐的標誌。
明愛醫院斜路工程,為擴闊路面而進行爆鑽工程。
移山計劃確艱難 鋤鏟焉能破石頑
今日工程施爆鑽 蜿蜒大路越關山
昔日北裁判法院的一段大埔道(當年未稱為公路;北九龍裁判法院亦尚未建成),為擴闊而進行爆鑽工程,工程地點為今天嘉頓總辦事處。何綬指記憶所及,工地有人持紅旗在路兩端截停交通,車輛行人暫時停頓,並有人敲慢鑼示警,最後以急鑼聲中引爆,鑼聲仍繼續時表示另一次的引爆,待鑼止後交通才恢復。山石嶙峋,側光照明下呈低色調背景,突出主體持風鑽分解巨石,撞擊時濺出岩石的塵狀微粒,營造動態。
移山計劃確艱難 鋤鏟焉能破石頑
今日工程施爆鑽 蜿蜒大路越關山
穿著水手裝的美國水兵是人力車的常客。
人力車車伕剛把乘客拉到遮打道立法會及木球會外。
以往食水不足時,政府以制水解決,家家戶戶備有水桶盛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