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送巴士车身
(1960-70年代)

当年运送巴士车身乃吊起至车厂装嵌。



蒸汽涤油污
(1950-70年代)

九巴车厂清洗机器工人。工人利用高温蒸汽喷射清洗机器件的稠脂,然后加添新的润滑油膏,重组装嵌便完成。侧逆光照明令画面显出深度感,喷出的蒸汽亦有助题材表现的气氛。



齿轮转动疾飞驰 润滑维修总不离
久积垢污难洁净 高温蒸汽涤油脂

快餐
(1950-70年代)

快速解决午餐的司机。巴士公司不设午膳时间,司机或提出开车以累积午膳时间,或像相中人般,急速在停车时解决饥饿之苦,因此胃病是巴士司机常有的职业病。



苏屋邨巴士总站
(1960-80年代)

俯角拍摄苏屋邨巴士总站。何绶拍摄时肉眼看到的颜色,跟冲晒出来的颜色不一样,原来温度不同会引致色温改变,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条弯线外有空间继续延伸,寓意着外面还有更多路可走。



候车
(1960年代初)

浓雾中候车的途人。浓雾带着细雨,两人持伞在一片迷濛的郊野等候公车。在浓雾中摄影,由于弥漫着雾气,往往变成灰调,距离愈远,灰质愈大。只有用短焦距镜头逼近主体才有明快的黑与白。



茫茫白雾豆羹浓 翘望公车粉雨中
郊外安居虽恬静 却嫌烦恼在交通

音韵悠扬
(1950-70年代)

主要由九巴售票及稽查人员组成的九巴乐队。穿着整齐制服吹奏,表演完毕便去上班。九巴乐队三名演奏手入镜,对角线安排,人物因有远近而显出深度。加用黄色滤镜使蓝天呈深灰背景,突出人物。



队员吹奏确传神质 感生辉颇类真
观赏画图深体会 如闻美乐彻行云

黯然别
(1950-70年代)

巴士站处触发何绶联想的陌路人。拍摄写实摄影,偶尔亦利用其影像作主观表现,从另一角度构思去发表。相中以70年代型号的巴士为背景,说明拍摄的年代与人物:男的蹙额不欢,女的与他背道而行,何绶联想他们各走各路,黯然而别,即利用影像动向、表情和背景衬托,以主观构成一帧影艺创作。



结缘人海话绵绵 鸳侣筑巢情意坚
无奈琐闻传复杂 蜚言难释恨交煎

尖沙咀码头巴士总站
(1970年代)

妇人等车,比喻等人归来。图中地点为星光行巴士站,以前名为「天星行」。



九巴车厂內貌
(1950-70年代)

九巴车厂天台停车场,现今车厂已迁入新界。



人车争路
(1960-80年代)

学童冒雨放学,远处可见徙置大厦。



九巴车厂天台
(1950-70年代)

九巴车厂一景。



轮胎颂
(1950-70年代)

相中巴士车厂员工在更换轮胎。更换修补全由专工负责,背后加上了「呔部」二字更让观众对人物深一步的了解。



闷气抑郁盈胸 毕竟海量能容
肩荷无比重压 从不埋怨辛劳
躯体备受摧残
凄厉哀号令人毛悚
血肉辗出路面线条
象征拯救生灵性命责任重
舍己为人精神 值得尊崇
最堪赞叹 绝不邀功
- 有助推动城市血脉的流通
促成社会繁荣的无名英雄 我要为它们歌颂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