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銘 - 布工的角色
布工的角色
以前的飛機如C-47的內籠經常要換布的,每隔一年多便要翻新,拆走再重新拉布。最辛苦是在廠外露天「掹機翼」,掹布後上油,那層叫「督」,然後才噴油,交由噴油房做。我們會先看機翼框有沒有泡起,有便要退去,重新讓噴油房噴上底油,搞好了便叫我們掹布,就是用一塊布包住機翼,什麼都看不到,只有布;然後用針修口,再用大線上下上下,是粗線,令翼不會泡起,然後油六層「督油」,之後等一晚便送去噴油房噴油,要噴兩層油,最後一層是銀油,銀色的,令表面看上好像是金屬板一樣。「督油」是膠質類的,可擋風擋雨。下雨便不可工作了,有水份便不行了,要看天。掹一隻機翼要四、五天,掹不難,穿針難,穿完幼針再穿大針,大針由底穿上面,幼針穿旁邊,幼針修口才到大針。人手造,兩個人一起造的,一個人掹不到;一個掹,一個落幼針,兩個人一起做。C-47的左右副翼和方向舵都是拉布的,每年要重新拉過。Austor練習機便是整架是布的,很多美軍戰機亦是布機翼的;到DC-6便不用掹機翼,只有方向舵部份是布造,到CV-880便沒有布了。沒有拉布後,便到我們負責以玻璃纖維代替。
布房「掹機翼」工作情況。
為拍幽默照片表示港機員工以此為終老職業,技工一邊貼上假鬚,一邊為機翼油上「督油」。
昔日未有膠板或玻璃纖維出現前,機艙內便是以「拉布」作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