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飞机工程公司是香港超过半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航空企业之一,除目睹了二战后香港航空业发展和启德机场一带社区的变迁,更因作为战略工业的缘故而在国际地沿政治之中担当过独特的角色。

二战结束后,香港航空业百废待兴,当时香港两大洋行太古及渣甸分别在启德机场开办太平洋飞机维修公司(简称PAMAS)及渣甸航空保养公司(简称JAMCO),这两间简陋的小型飞机维修厂各自为所属的航空公司提供后勤维修服务,PAMAS为同属太古的国泰航空服务,而JAMCO则为渣甸旗下的香港航空及英国海外航空等几间英联邦大航空公司提供服务。 1949年中共建国,中港随即断航,对香港航空业造成极严重打击。在香港航空业大衰退的现实下,PAMAS与JAMCO于1950年合并成香港飞机工程公司(HAECO)。 港机汇聚的人才来自五湖四海,包括来自太古、渣甸、战前已立足启德的远东飞行学校、英联邦各地航空专才及自中国大陆南来的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及中国国民政府空军退役人员。港机从此成为启德唯一的维修厂,一直至1998年启德关闭。

随着香港航空业及以启德为基地的国泰航空成长,港机亦不断发展。五十年代的韩战及六十年代的越战为启德带来大量军事飞机,为港机的生意和技术提升创造历史性难得机遇,亦因缘际会成为冷战战场的“后方基地”,写下一段独特的香港工业史。到八、九十年代,香港经济起飞并成为中国开放面对世界的窗户,启德成为全球航空枢纽之一。 与香港本身的发展一样,港机亦同样在全球航空维修业中担当重要角色,在个别领域更成为行业领导者,吸引世界各地不少航空公司专程送飞机到启德维修,或邀请港机派员到当地提供服务,当中以七、八十年代参与文革过后中国民航与世界接轨的贡献尤其重要,港机员工以第一身接触当时初窥西方世界的大陆航空人才,见证了当时中港之间深如鸿沟的文化隔阂,当中故事尤其精彩。 半世纪以来,纵使启德机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设施及建筑几经大规模迁移,就只有港机从未迁离原有位置,半世纪以来一直以新蒲岗地段为根据地扩展,元老级员工就目击了九龙城、新蒲岗、横头磡、乐富、黄大仙、牛池湾、九龙湾、牛头角以至观塘一带从无到有的巨大演变。

透过一班港机元老忆述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我们从港机工程看到机场、航空业以至邻近启德地区的变迁。

  • 1950
  • 1953
  • 1957
  • 1958
  • 1959
  • 1960
  • 1961
  • 1965
  • 1970
  • 1973
  • 1975
  • 1981
  • 1982
  • 1984
  • 1986
  • 1991
  • 1993
  • 1998
1950
太平洋飞机维修公司及渣甸航空保养公司合并为香港飞机工程公司。
1953
港机工程首次获得民航处签发的认可证明。
1957
训练部成立。
1958
第二机库启用。
1959
获得英国及美国民航当局签发的认可证明。
1960
第一届技术员学徒训练计划开始。
1961
第三机库启用。
1965
港机工程于香港交易所上市。
1970
第四机库启用,当时为东南亚最大飞机库。
1973
首次与中国民航签定维修合约。
1975年起,
成为洛歇飞机公司以外,全球最大的“三星机”维修基地。
1981
获波音公司颁发“特别优异奖”。
1982
首次于斯里兰卡可伦坡设立外站。
1984
与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合办华南航空技术公司。
1986
成立港机元老会。
1991
港机入股一澳洲飞机维修公司,让合资格香港员工到澳洲工作。
1993
于中国大陆成立厦门太古飞机工程公司。
1998
启德机场关闭,港机迁往新香港国际机场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