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革命領導層、「無名馬前卒」與資金和軍火的中轉站,來自歐美、日本、台灣以及南洋的人力和物力都經香港潛入華南,舉起「青天白日旗」起義;而每次事敗,各地人員又逃回香港等待東山再起。革命黨人又每每利用香港的殖民地司法制度保護黨人,以何啟等人的法律知識、輿論和革命富商的金錢支持,為在港被捕者打官司,阻止被清廷引渡回內地伏法。
重溫過一眾革命明星的往事後,最後我們會和孫先生來一個留下無數「無名英雄」足印的地方──上環三角碼頭。

興中會三次起義後,同盟會在香港又策動幾次華南起義,包括1907年潮州、黃崗及惠州七女湖等地的起義,再由南方支部策動1910年廣州新軍起義及由統籌部領導1911年黃花岡起義。黨人又在般咸道設立「支那暗殺團」,負責潛入廣東暗殺當地清廷官員。當年,黃興等人為同盟會在上環、中環及灣仔設立多個秘密據點,包括在鵝頸橋及跑馬地黃泥涌道的統籌部、負責製造炸彈及匿藏黨人的中環擺花街行動部,及位於金利源的軍械庫,亦於多處成立秘密招待所匿藏黨人等等。

當時香港殖民地政府剛接管新界土地不久,九廣鐵路亦尚未建成,中港之間的交通以水路為主,由香港通往澳門及廣東省、全國以至世界各地的航線非常發達,令上環碼頭區成為革命運輸大動脈。除了回到內地親身參與武裝起義的「馬前卒」外,香港的碼頭工人和海員亦多支持革命黨,乘工作之便為革命出力,例如協助走私軍火和黨人,更多次保護孫先生於香港海面的船上與同志會面。